很欣賞一句話:“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是本事。”
容顏的美與醜,緣於天生,遺傳於父母,除非整容,我們輕易無法改變。相貌的漂亮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具備有個人的審美觀點,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情人眼裡出西施,這些都無可厚非、理所當然。
我想,即使平凡如我們,沒有擁有國色天香的花容月貌,做不到傾城傾國、顛倒眾生,可是我們仍然可以活得很漂亮。
古有諸葛亮丑妻黃月瑛,“容貌甚醜,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韜略近於諸書無所不曉。相傳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就是從黃月英傳授的技巧上發展而成。
”東漢梁鴻的妻子孟光,是古代“賢婦”的代名詞,孟光身材肥胖、長相醜陋且皮膚黝黑,但她對自己的夫君十分敬重,婚後次日換上粗布衣衫,盡力操持家務,與梁鴻舉案齊眉,讓旁人羨慕不已。
由此可見一個女子美麗與否,其實與外表的漂亮沒有太多的關係,而在於她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的方式以及為人處事的能力。身為女子,長得不漂亮,真的沒關係;不妨讓自己活得更漂亮。
活得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非要有一份轟轟烈烈的愛情,能夠擁有一個知你懂你憐你愛你的男人,只要一個,就足夠讓自己的愛情生活豐富完整;在平凡的生活之中領略到愛情之奇妙。
活得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非要擁有揮霍不盡的財富,只要能夠衣食無憂就好;能夠有閒適的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能夠不為塵世間俗不可耐的人與事而煩憂,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與人為善,克勤克儉。
活得漂亮的女子,不一定要擁有儀態萬方的身姿、曼妙動人的聲線,但只要能夠為人處事大大方方,真誠純樸、善良和藹的個性也能夠為自己贏得掌聲與鮮花,贏來友誼與愛情。
活得漂亮的女子,珍愛自己,善待他人。這樣的女子,任何時候不會傷害自己,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她不會因為別人的過錯而遷怒於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讚美而驕傲,她懂得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懂得分辨;她也懂得善待別人,知道別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與人格,任何時候,她不會輕易怠慢別人,更不會出言不遜傷害別人。
活得漂亮的女子,腹有詩書芳自華,喜歡閱讀,才情橫溢。這樣的女子,身上自有一種恬淡、安靜的氣質,走到哪裡,都會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樣的女子,行事穩重,舉手投足之間韻味十足,口燦蓮花,言行舉止之間落落大方;這樣的女子風華絕代,即使沒有傲人容貌,身上也自有一種令人不可忽視的魅力。
活得漂亮的女子,堅強、獨立、自信。這樣的女子,堅韌如蒲草,無論遭遇什麼樣的情況,都能夠淡然處之;生活猶如一面鏡子,這樣的女子永遠懂得對生活這面鏡子微笑,由此她也能夠收穫更多的快樂;自信的女子,懂得展示自己的優勢,審時度勢,張弛有度,對於自己遇見的事情可以拿捏得當,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身為女子,哪怕我們相貌平庸,天資愚鈍,但只要我們活得精彩、活得真實、活得莊正,就是活得漂亮!
Thursday, March 21, 2013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好男人太少
之前在網上讀到的:
前阵子叔叔说要帮我介绍对象,问我有啥要求。我说:不用帅,看得顺眼就行;不用有钱,为人上进就行;不用风趣幽默,谈得来就行;不用二十四孝老公,有基本的责任感不一天到晚在外面乱搞就行;不用适龄,二婚的有孩子的我都可以接受;不用高学历,体力劳动者也行。叔叔说:不好意思,这样的好男人早就是别人的了。我顿时怒从心上起:你们男人是有多差?我自己都能做到的男人为什么做不到?叔叔说:没办法这就是现实。于是我果断决定单身…
************************************************
以前我就是那種乖孩子,拼命唸書打工晚上温習,一分一秒都排得滿滿的,從來沒試過喝醉酒的滋味,畢業証書還未拿到就已經有公司請我了,所以也未曾嘗過畢業旅行,放大假等的。唯一放長一點的假應該是產假。也是不停工作了十五年之後的事。想想我竟然能有好對象並結婚生小孩,真是有點不可思議!要感謝上天的眷顧寵愛。我自己的女兒我會學著讓她生活比較平衡一些,多結交朋友,不要死板害羞如我。
前阵子叔叔说要帮我介绍对象,问我有啥要求。我说:不用帅,看得顺眼就行;不用有钱,为人上进就行;不用风趣幽默,谈得来就行;不用二十四孝老公,有基本的责任感不一天到晚在外面乱搞就行;不用适龄,二婚的有孩子的我都可以接受;不用高学历,体力劳动者也行。叔叔说:不好意思,这样的好男人早就是别人的了。我顿时怒从心上起:你们男人是有多差?我自己都能做到的男人为什么做不到?叔叔说:没办法这就是现实。于是我果断决定单身…
************************************************
以前我就是那種乖孩子,拼命唸書打工晚上温習,一分一秒都排得滿滿的,從來沒試過喝醉酒的滋味,畢業証書還未拿到就已經有公司請我了,所以也未曾嘗過畢業旅行,放大假等的。唯一放長一點的假應該是產假。也是不停工作了十五年之後的事。想想我竟然能有好對象並結婚生小孩,真是有點不可思議!要感謝上天的眷顧寵愛。我自己的女兒我會學著讓她生活比較平衡一些,多結交朋友,不要死板害羞如我。
Friday, March 15, 2013
Thursday, March 14, 2013
德國人的教育理念 - 讚!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
1、基本社會常識。
2、動手能力。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香港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實是毀了中國/香港的一代又一代。
1、基本社會常識。
2、動手能力。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香港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實是毀了中國/香港的一代又一代。
Wednesday, March 13, 2013
華人之光
楊元寧在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台灣企業家王永慶的外孫女,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17歲為紐約時尚周走秀,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
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在他的婚禮派對中,公開敦促他:"得天獨厚的人呀!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楊元寧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王永慶的外孫女,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台灣長庚生技董事長,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 院,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朗誦古典文獻。身為科學家與醫師,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朗誦古文時,兒童腦波的狀態 與靜坐時一樣,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從6歲起,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從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楊元寧笑笑說:"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麼多經書中,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則是《六祖壇經》,經書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對她影響深遠。9歲時,她與 父親參加5日禪修,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 "原來人生是一場空!"
16歲那年,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大地醫生》《不再恐懼》《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整體療法》《記得快樂》《大笑老人》《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等。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體會了生命的意義。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都是給大人看的,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 身。
傳承門風,成為他人天使
出身豪門,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好家庭的"家風"──盡力、勤儉、助人。
從小,家族裏的長輩就身體力行:"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盡全力。"問楊元寧:"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她認真地想了想,回 答:"沒有,我一定盡力完成。"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申請大學時,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老師建議她不要超 過6所大學,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慾望。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在哈佛所有的入 學方式中,是最困難的。當她獲准入學後,輕輕鬆鬆放假,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
勤儉,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他不準孩子們有剩菜,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她很少買衣服,特別是學期中,寧願把時間拿來唸書,也不花錢血拚;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
助人,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最重要的觀念。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 的家庭,更應該幫助人。" 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楊 元寧真是個小天使。"
從賓格利高中(The Pingry School)畢業時,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最讓她驕傲的,則是"羅斯奈爾獎"(Russ Neil Award),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另外最高榮譽的"勞丹帝獎"(Magistri Laudandi Award),得獎評語則是:"其他獎項或可表揚『最可能締造成就者』,但該生乃因『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而獲頒此獎"。
臺上綻放,要求完美表現
進入哈佛後,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夜夜苦讀,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唸書累了,她就去湖邊跑步,睡前爽快 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 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兩年來科科得A。楊定一勸她放輕鬆,甚至開玩笑:"只要妳有一科得B,我就請妳吃飯!"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楊元寧都沒 吃到爸爸這頓"拜託不要拚命"的晚餐。
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獃子。17歲時,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成為平面模特兒,楊元寧總是從新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直接面對被挑 選的殘酷,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第一次當模特兒,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
她曾為美國《Vogue》雜誌拍照,在紐約時裝周走秀,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新手走秀難免膽怯,她上臺前告訴自己:"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 美麗的!" 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她卻帶上耳機,抱著書本苦讀。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還得個全A。
楊元寧做模特兒,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吃苦。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勇敢地展現自己,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楊元寧開玩笑說:"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所以很支援。"
助人為本,願世人都得福
她若不是天才,怎麼會如此優秀?楊定一卻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夠放下。"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他說:"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後來一定會失望。"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 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為貧苦的人找希 望。
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住屋計劃",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劃,分別為"希望之村"與"光之城市"的計劃。"希望之村"建 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每戶只要1萬1000美元,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光之城市" 則是造鎮計劃,包含2000戶住家、商用建築、學校、醫院等。回美國的楊元寧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一齣門就被男人毛手 毛腳,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
於是,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數據,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 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志工企業家之 後,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為別人付出,回報是什麼?她笑著說:"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就是最棒的。"對楊元寧來說,哈佛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我真要想趕快畢業,趕快去幫助人。"
電影《蜘蛛人》裏,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Remember,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楊元寧才20歲,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滋養她,也考驗她。然而,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不是出身豪門名校,也不是美貌與才華,而是慈悲心。許多人期待著當 楊元寧40、50歲,具備了深度的智識與人生智慧後,會做出一番什麼事業?無論如何,人生苦短,若世界因為有了她,而變得美好柔軟,就是眾人與她最大的福 氣。
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在他的婚禮派對中,公開敦促他:"得天獨厚的人呀!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楊元寧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王永慶的外孫女,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台灣長庚生技董事長,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 院,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朗誦古典文獻。身為科學家與醫師,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朗誦古文時,兒童腦波的狀態 與靜坐時一樣,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從6歲起,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從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楊元寧笑笑說:"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麼多經書中,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則是《六祖壇經》,經書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對她影響深遠。9歲時,她與 父親參加5日禪修,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 "原來人生是一場空!"
16歲那年,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大地醫生》《不再恐懼》《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整體療法》《記得快樂》《大笑老人》《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等。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體會了生命的意義。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都是給大人看的,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 身。
傳承門風,成為他人天使
出身豪門,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好家庭的"家風"──盡力、勤儉、助人。
從小,家族裏的長輩就身體力行:"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盡全力。"問楊元寧:"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她認真地想了想,回 答:"沒有,我一定盡力完成。"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申請大學時,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老師建議她不要超 過6所大學,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慾望。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在哈佛所有的入 學方式中,是最困難的。當她獲准入學後,輕輕鬆鬆放假,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
勤儉,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他不準孩子們有剩菜,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她很少買衣服,特別是學期中,寧願把時間拿來唸書,也不花錢血拚;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
助人,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最重要的觀念。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 的家庭,更應該幫助人。" 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楊 元寧真是個小天使。"
從賓格利高中(The Pingry School)畢業時,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最讓她驕傲的,則是"羅斯奈爾獎"(Russ Neil Award),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另外最高榮譽的"勞丹帝獎"(Magistri Laudandi Award),得獎評語則是:"其他獎項或可表揚『最可能締造成就者』,但該生乃因『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而獲頒此獎"。
臺上綻放,要求完美表現
進入哈佛後,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夜夜苦讀,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唸書累了,她就去湖邊跑步,睡前爽快 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 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兩年來科科得A。楊定一勸她放輕鬆,甚至開玩笑:"只要妳有一科得B,我就請妳吃飯!"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楊元寧都沒 吃到爸爸這頓"拜託不要拚命"的晚餐。
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獃子。17歲時,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成為平面模特兒,楊元寧總是從新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直接面對被挑 選的殘酷,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第一次當模特兒,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
她曾為美國《Vogue》雜誌拍照,在紐約時裝周走秀,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新手走秀難免膽怯,她上臺前告訴自己:"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 美麗的!" 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她卻帶上耳機,抱著書本苦讀。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還得個全A。
楊元寧做模特兒,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吃苦。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勇敢地展現自己,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楊元寧開玩笑說:"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所以很支援。"
助人為本,願世人都得福
她若不是天才,怎麼會如此優秀?楊定一卻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夠放下。"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他說:"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後來一定會失望。"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 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為貧苦的人找希 望。
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住屋計劃",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劃,分別為"希望之村"與"光之城市"的計劃。"希望之村"建 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每戶只要1萬1000美元,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光之城市" 則是造鎮計劃,包含2000戶住家、商用建築、學校、醫院等。回美國的楊元寧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一齣門就被男人毛手 毛腳,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
於是,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數據,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 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志工企業家之 後,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為別人付出,回報是什麼?她笑著說:"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就是最棒的。"對楊元寧來說,哈佛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我真要想趕快畢業,趕快去幫助人。"
電影《蜘蛛人》裏,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Remember,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楊元寧才20歲,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滋養她,也考驗她。然而,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不是出身豪門名校,也不是美貌與才華,而是慈悲心。許多人期待著當 楊元寧40、50歲,具備了深度的智識與人生智慧後,會做出一番什麼事業?無論如何,人生苦短,若世界因為有了她,而變得美好柔軟,就是眾人與她最大的福 氣。
Friday, March 8, 2013
細水長流的小幸福
在愛情中,我們喜歡追尋「大幸福」。我們以為只要找到一個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你我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若有續集,王子和公主也會在家裡摔東西。
情人節,通常是「大幸福」兌現的日子。為了表達我的愛意,我也曾買漲價的鮮花、巧克力,帶她上高級餐廳。結果發現,高級餐廳像菜市場般擁擠,上菜的速度像等蠟燭燒完般遙遙無期。離開餐廳後,她雙手捧著鮮花,寸步難行;吃了巧克力後,又擔心發胖。
於是我改變主意。我不打算在2月14日,兌現一年的「大幸福」。我要一天一天地,儲蓄「小甜蜜」。這樣的話,每一天都會是情人節。
我們常約在上班前見面。清晨的咖啡廳,咖啡豆剛剛甦醒,咖啡機冒出的蒸氣為一天的好心情打底。我推開門,她站在吧台前翻報紙。她沒有化妝,眼角的斑點很明顯。我卻自然地被她吸引,像走近了一座蓮花池。
一杯咖啡十分鐘,站著喝,解靈魂的渴。喝完後,開心地各奔東西。接下來一整天,感覺從未分離。
有時候她很晚才下班,見了面就沒剩多少時間,與其去夜店吃得滿嘴油膩,不如簡單地喝點東西。我們約在她辦公室附近的一家餐廳,各點一杯紅酒,聊了二十分鐘,乾脆地各自回家。為什麼談戀愛一定要熬夜?夜店裡那麼多熬夜的客人,不也都是在盤算可以起身回家而不會失禮的時機?
如果她下班早,我會約她去散步。兩雙球鞋,就這樣走到肚子餓。這樣走在街上,我們就和幸福不期而遇。散步是最好的約會方式。
你也許會說:「散步,怎麼會浪漫?」搞浪漫,就像加辣椒,辣椒多了,奪走了食物的原味,或是食物壞了也吃不出來。更糟的是,辣椒多了,嘴辣麻了,下次碰到清純的美味,就再也體會不出來了。
激情,需要翻天覆地;愛情,可以風平浪靜。愛情像一滴滴過濾出來的咖啡,有一種苦盡甘來的美味。所以當我使過所有的浪漫招數,才發覺絕招在於好好相處。與 其每年搞一個轟轟烈烈的紀念日,不如每一天做一份便當給她吃。最好的情人應該是吧台後的咖啡師傅,不是華山頂上的武林盟主。
情人節要做什麼?送玫瑰?唱情歌?看夜景?吃大餐?也許情人只在乎你的出現及陪伴,不需要你講笑話或轉餐盤。馬戲表演,一年頂多看一次;整點新聞,可以每 小時收聽。煙火演出,會照亮旁觀的路人;燭光晚餐,才能照亮彼此的眼睛。最浪漫的招數非常簡單,卻逐漸失傳,它叫做「專心」。與其在五星級飯店不斷接手 機,看夜景時與其他情侶擠,不如退去,讓世界縮小到我和你。
不用辣椒,可以體會到食物的原味。不耍浪漫,可以逼我們掏出真心。當我們不再戰戰兢兢地營造浪漫氣氛,愛情,像花開一樣,回眸一笑就綻放了。年紀越長,慢慢覺得自己沒有浪漫,只有自然。我不期望愛情像排山倒海的大瀑布,只求有細水長流的小幸福。
情人節,通常是「大幸福」兌現的日子。為了表達我的愛意,我也曾買漲價的鮮花、巧克力,帶她上高級餐廳。結果發現,高級餐廳像菜市場般擁擠,上菜的速度像等蠟燭燒完般遙遙無期。離開餐廳後,她雙手捧著鮮花,寸步難行;吃了巧克力後,又擔心發胖。
於是我改變主意。我不打算在2月14日,兌現一年的「大幸福」。我要一天一天地,儲蓄「小甜蜜」。這樣的話,每一天都會是情人節。
我們常約在上班前見面。清晨的咖啡廳,咖啡豆剛剛甦醒,咖啡機冒出的蒸氣為一天的好心情打底。我推開門,她站在吧台前翻報紙。她沒有化妝,眼角的斑點很明顯。我卻自然地被她吸引,像走近了一座蓮花池。
一杯咖啡十分鐘,站著喝,解靈魂的渴。喝完後,開心地各奔東西。接下來一整天,感覺從未分離。
有時候她很晚才下班,見了面就沒剩多少時間,與其去夜店吃得滿嘴油膩,不如簡單地喝點東西。我們約在她辦公室附近的一家餐廳,各點一杯紅酒,聊了二十分鐘,乾脆地各自回家。為什麼談戀愛一定要熬夜?夜店裡那麼多熬夜的客人,不也都是在盤算可以起身回家而不會失禮的時機?
如果她下班早,我會約她去散步。兩雙球鞋,就這樣走到肚子餓。這樣走在街上,我們就和幸福不期而遇。散步是最好的約會方式。
你也許會說:「散步,怎麼會浪漫?」搞浪漫,就像加辣椒,辣椒多了,奪走了食物的原味,或是食物壞了也吃不出來。更糟的是,辣椒多了,嘴辣麻了,下次碰到清純的美味,就再也體會不出來了。
激情,需要翻天覆地;愛情,可以風平浪靜。愛情像一滴滴過濾出來的咖啡,有一種苦盡甘來的美味。所以當我使過所有的浪漫招數,才發覺絕招在於好好相處。與 其每年搞一個轟轟烈烈的紀念日,不如每一天做一份便當給她吃。最好的情人應該是吧台後的咖啡師傅,不是華山頂上的武林盟主。
情人節要做什麼?送玫瑰?唱情歌?看夜景?吃大餐?也許情人只在乎你的出現及陪伴,不需要你講笑話或轉餐盤。馬戲表演,一年頂多看一次;整點新聞,可以每 小時收聽。煙火演出,會照亮旁觀的路人;燭光晚餐,才能照亮彼此的眼睛。最浪漫的招數非常簡單,卻逐漸失傳,它叫做「專心」。與其在五星級飯店不斷接手 機,看夜景時與其他情侶擠,不如退去,讓世界縮小到我和你。
不用辣椒,可以體會到食物的原味。不耍浪漫,可以逼我們掏出真心。當我們不再戰戰兢兢地營造浪漫氣氛,愛情,像花開一樣,回眸一笑就綻放了。年紀越長,慢慢覺得自己沒有浪漫,只有自然。我不期望愛情像排山倒海的大瀑布,只求有細水長流的小幸福。
多跟寶寶說話
◎嬰兒期,請多跟寶寶說話
我有一位學生,結婚不久便懷孕了,她捨不得剛開始的事業,便把孩子托給鄉下的婆婆帶,不料,兩個月不到,婆婆中風了,無法幫忙,便把嬰兒再轉託給同村的嬸婆帶。孩子從小就很乖,吃飽了睡,睡飽了吃。
冬天時,嬸婆把他穿好了衣服,放在門口曬太陽,夏天時,把嬰兒車推到大榕樹下,看著人來人往,都不吵鬧。她等到孩子要進小學了才把他帶回台北。想不到,現在三年級了,仍不適應台北的生活,時時想去田野上跑,不喜歡上學,學習緩慢,上課不專心,缺乏主動性。
她聽到很多有關注意力缺失的故事,便來找我,希望做神經上的檢查。她說她與她先生都是博士,孩子智商應該沒問題,想要知道大腦是否有病變。我聽了她描述孩 子成長的過程後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1995年的那個重要的研究:孩子的智力跟他在3歲以前所聽到的語言多寡有正相關。
●別以為小小孩聽不懂,就不跟他說
這個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平均一小時跟嬰兒講1500字,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平均一小時講2100字,但知識水準低,整天愛看電視,尤其領救濟金 的父母,只跟孩子講600字而已。研究者推算到孩子3歲時,愛跟孩子說話的父母已經跟孩子講了四千八百萬字了,而惜話如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才聽到一千三 百萬字,差了3.7倍。
這個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時期是1歲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認為孩子還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的時候,最關鍵。那些認為孩子反正聽不懂,在他們12個月以前不跟孩子說 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發展比一開始父母就跟他們說話的嬰兒差了許多。當這些嬰兒長到3歲時,研究者給他們作《史丹佛-比奈智力測驗》,發現 孩子的詞彙與他小時候聽到字數的相關係數為0.6,假如扣除父母平日掛在嘴邊的「把飯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覺」,這種例行公式的句子時,這個相 關升到0.78,實驗者繼續追蹤這批孩子到他們9歲,這時,他們在嬰兒期所聽到的字數與他們在《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的相關是0.77。
●與小嬰兒的生活對話,能促發大腦神經連結
父母在替孩子換尿布,洗澡,餵飯時所說的話可以促發孩子大腦中神經的連接,使他將來在處理訊息,思辨命題上比別人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跟他說話,其實,那時候說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一位學生,結婚不久便懷孕了,她捨不得剛開始的事業,便把孩子托給鄉下的婆婆帶,不料,兩個月不到,婆婆中風了,無法幫忙,便把嬰兒再轉託給同村的嬸婆帶。孩子從小就很乖,吃飽了睡,睡飽了吃。
冬天時,嬸婆把他穿好了衣服,放在門口曬太陽,夏天時,把嬰兒車推到大榕樹下,看著人來人往,都不吵鬧。她等到孩子要進小學了才把他帶回台北。想不到,現在三年級了,仍不適應台北的生活,時時想去田野上跑,不喜歡上學,學習緩慢,上課不專心,缺乏主動性。
她聽到很多有關注意力缺失的故事,便來找我,希望做神經上的檢查。她說她與她先生都是博士,孩子智商應該沒問題,想要知道大腦是否有病變。我聽了她描述孩 子成長的過程後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1995年的那個重要的研究:孩子的智力跟他在3歲以前所聽到的語言多寡有正相關。
●別以為小小孩聽不懂,就不跟他說
這個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平均一小時跟嬰兒講1500字,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平均一小時講2100字,但知識水準低,整天愛看電視,尤其領救濟金 的父母,只跟孩子講600字而已。研究者推算到孩子3歲時,愛跟孩子說話的父母已經跟孩子講了四千八百萬字了,而惜話如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才聽到一千三 百萬字,差了3.7倍。
這個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時期是1歲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認為孩子還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的時候,最關鍵。那些認為孩子反正聽不懂,在他們12個月以前不跟孩子說 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發展比一開始父母就跟他們說話的嬰兒差了許多。當這些嬰兒長到3歲時,研究者給他們作《史丹佛-比奈智力測驗》,發現 孩子的詞彙與他小時候聽到字數的相關係數為0.6,假如扣除父母平日掛在嘴邊的「把飯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覺」,這種例行公式的句子時,這個相 關升到0.78,實驗者繼續追蹤這批孩子到他們9歲,這時,他們在嬰兒期所聽到的字數與他們在《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的相關是0.77。
●與小嬰兒的生活對話,能促發大腦神經連結
父母在替孩子換尿布,洗澡,餵飯時所說的話可以促發孩子大腦中神經的連接,使他將來在處理訊息,思辨命題上比別人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跟他說話,其實,那時候說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事情多看好的一面
◎告訴他他哪裡做對了
當別人有一點點的錯,我們就看得很清楚,有趣的是,我們對外人的錯往往都還可以容忍,但是對最親近的家人,卻常常毫不客氣的挑剃,以致於我們所愛的人常常成為被我們傷害最深的對象。
要避免這樣的傷害,我們需要學會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去告訴對方他哪裡做對了,而不是只指責他哪裡做錯了!
若孩子做一件事動作慢卻很用心,爸媽一般會說:「怎麼這麼慢!」但此時我們卻該說:「我看得出你很用心。」
若孩子忘了帶東西去學校,爸媽一般的反應是:「怎麼這樣不小心,丟三忘四的!」但我們可以說:「真不錯,你還知道該怎麼應變。」在一個被肯定的環境中,孩子的表現一定會越來越好。
有位太太在過去先生晚歸時,總是生氣的說:「你又這麼晚回來!」但是學習了這個原則之後,先生晚歸時,她卻微笑著上前擁抱丈夫說:「看到你回來了我真高興!」使丈夫很不好意思,從此晚歸次數減少了。
要使對方越做越好,要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和諧,記得常常多去告訴對方哪裡做對了,而少去提醒他哪裡做錯了。
當別人有一點點的錯,我們就看得很清楚,有趣的是,我們對外人的錯往往都還可以容忍,但是對最親近的家人,卻常常毫不客氣的挑剃,以致於我們所愛的人常常成為被我們傷害最深的對象。
要避免這樣的傷害,我們需要學會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去告訴對方他哪裡做對了,而不是只指責他哪裡做錯了!
若孩子做一件事動作慢卻很用心,爸媽一般會說:「怎麼這麼慢!」但此時我們卻該說:「我看得出你很用心。」
若孩子忘了帶東西去學校,爸媽一般的反應是:「怎麼這樣不小心,丟三忘四的!」但我們可以說:「真不錯,你還知道該怎麼應變。」在一個被肯定的環境中,孩子的表現一定會越來越好。
有位太太在過去先生晚歸時,總是生氣的說:「你又這麼晚回來!」但是學習了這個原則之後,先生晚歸時,她卻微笑著上前擁抱丈夫說:「看到你回來了我真高興!」使丈夫很不好意思,從此晚歸次數減少了。
要使對方越做越好,要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和諧,記得常常多去告訴對方哪裡做對了,而少去提醒他哪裡做錯了。
乖孩子
◎我最好的一場戲 / 周星馳
母親與父親離異那一年,我才7歲。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給了母親淩寶兒。在1968年的香港,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討生活,其艱難可想而知。為了維持生活,母親一人打了兩份工。我們幾個都特別乖巧懂事,這讓母親很寬慰。尤其是我,由於成績十分優秀,最得母親鍾愛。
只有一件事,讓母親煩心。
那時我們三個孩子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不管多麼困難,每個星期,母親都要稱點肉或買尾魚給我們加餐。每當吃這些豐盛的「大餐」時,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邊,專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卻懂事得很,從不和我爭。但是我的飯量很小,吃了兩塊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我就開始胡鬧,總還要撿兩塊,放到嘴裡嚼兩下,再吐到碟子裡。我嚼過了的,姐姐妹妹哪還肯吃啊!為了不浪費,母親只好自己吃。為這事母親沒少批評我,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好在我別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子久了,母親就隨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頑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母親真的生氣了,並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那一次,母親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娘家弄來了一些錢,買了幾隻雞腿,燒得金黃噴香。菜剛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一邊用手抓起一隻雞腿啃,一邊衝著姐姐妹妹做鬼臉。一不小心,手一滑,雞腿掉地上了,沾滿了塵土,落在了一攤雞屎旁邊。
母親又是生氣又是心疼,買這幾隻雞腿容易嗎?再想想我平時的頑皮表現,母親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我十幾下:「讓你頑皮,讓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撲過來把我護在身體下面,母親才放下桑樹條,摟著我們三個抱頭痛哭。
哭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吃飯。母親把雞腿撿了起來,用開水沖洗一下,捨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親撫著我身上的傷痕:「還疼嗎?」「不疼了。」「下次還調皮嗎?」黑暗中,我眨著亮晶晶的眼睛,並嘻嘻地笑著:「睡吧,媽,明天我還要上課呢。」
2001年,我和母親做客鳳凰衛視時,又說起了這件往事。
「是的,那時他可真頑皮啊!全不知道,這飯菜來得多不容易,一點也不珍惜。」母親笑容慈祥。
「不,媽媽,我懂得珍惜,」我接過話茬,聲音開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那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您全給了我們姐弟,您成天就吃鹹菜啊!於是我們才想出這辦法,我把幾塊肉嚼得不像樣後,我們就有藉口不吃了。只有這樣,您才會吃啊!」
聽著這話,母親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其實,我早該想到。你樣樣乖巧懂事,怎麼偏偏吃飯這麼頑皮呢?」母親哽咽著掏出手絹擦眼睛。
我掛著兩行淚水滿面微笑。在億萬觀眾的電視面前,我們母子抱在了一起。無數的觀眾也在這一刻,流下淚來。
雖然我演戲無數,但是我要說,我最好的戲,是在7歲那年,演繹的是一份血濃於水骨肉連心的摯愛親情,唯一的觀眾,是我的母親。
-----------------------------------------------------------------------------------------
都說生活艱難才能養出成熟,能吃苦頭的孝順孩子。所以真的不可以寵孩子,自己也要做儉樸的榜樣。
母親與父親離異那一年,我才7歲。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給了母親淩寶兒。在1968年的香港,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討生活,其艱難可想而知。為了維持生活,母親一人打了兩份工。我們幾個都特別乖巧懂事,這讓母親很寬慰。尤其是我,由於成績十分優秀,最得母親鍾愛。
只有一件事,讓母親煩心。
那時我們三個孩子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不管多麼困難,每個星期,母親都要稱點肉或買尾魚給我們加餐。每當吃這些豐盛的「大餐」時,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邊,專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卻懂事得很,從不和我爭。但是我的飯量很小,吃了兩塊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我就開始胡鬧,總還要撿兩塊,放到嘴裡嚼兩下,再吐到碟子裡。我嚼過了的,姐姐妹妹哪還肯吃啊!為了不浪費,母親只好自己吃。為這事母親沒少批評我,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好在我別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子久了,母親就隨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頑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母親真的生氣了,並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那一次,母親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娘家弄來了一些錢,買了幾隻雞腿,燒得金黃噴香。菜剛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一邊用手抓起一隻雞腿啃,一邊衝著姐姐妹妹做鬼臉。一不小心,手一滑,雞腿掉地上了,沾滿了塵土,落在了一攤雞屎旁邊。
母親又是生氣又是心疼,買這幾隻雞腿容易嗎?再想想我平時的頑皮表現,母親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我十幾下:「讓你頑皮,讓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撲過來把我護在身體下面,母親才放下桑樹條,摟著我們三個抱頭痛哭。
哭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吃飯。母親把雞腿撿了起來,用開水沖洗一下,捨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親撫著我身上的傷痕:「還疼嗎?」「不疼了。」「下次還調皮嗎?」黑暗中,我眨著亮晶晶的眼睛,並嘻嘻地笑著:「睡吧,媽,明天我還要上課呢。」
2001年,我和母親做客鳳凰衛視時,又說起了這件往事。
「是的,那時他可真頑皮啊!全不知道,這飯菜來得多不容易,一點也不珍惜。」母親笑容慈祥。
「不,媽媽,我懂得珍惜,」我接過話茬,聲音開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那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您全給了我們姐弟,您成天就吃鹹菜啊!於是我們才想出這辦法,我把幾塊肉嚼得不像樣後,我們就有藉口不吃了。只有這樣,您才會吃啊!」
聽著這話,母親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其實,我早該想到。你樣樣乖巧懂事,怎麼偏偏吃飯這麼頑皮呢?」母親哽咽著掏出手絹擦眼睛。
我掛著兩行淚水滿面微笑。在億萬觀眾的電視面前,我們母子抱在了一起。無數的觀眾也在這一刻,流下淚來。
雖然我演戲無數,但是我要說,我最好的戲,是在7歲那年,演繹的是一份血濃於水骨肉連心的摯愛親情,唯一的觀眾,是我的母親。
-----------------------------------------------------------------------------------------
都說生活艱難才能養出成熟,能吃苦頭的孝順孩子。所以真的不可以寵孩子,自己也要做儉樸的榜樣。
Tuesday, March 5, 2013
太專制嗎?
我不喜歡小女孩:
1. 甚麼東西都要粉紅色 - 所有顏色都是可愛的
2. 一定要學芭蕾舞 - 多做其他運動更有益
3. 要做公主,或有公主病 - 小孩子聽父母,老師的話,不可以駁嘴,要有禮貌
4. 一定要穿裙子 - 要多穿褲子,活躍自如一點
5. 會要求買這個買那個 - 父母決定,直到你自己有能力購買
6. 吃飯要催促或一叫兩叫的 - 甚麼對身體有益的便要吃下去,不可以浪費食物,而且廚房不是廿四小時為你服務的
7. 太愛漂亮,一天到晚弄頭髮照鏡子 - 早上起來梳一次,晚上睡覺前梳洗一次,上洗手間時才照一下鏡子,足夠了
8. 做啦啦隊 - 小時候玩玩可以,認真絕不可
9. 學習懶散,愛做夢,愛看電視 - 做功課要專心一口氣做完才下來
10. 說話太多 - 由其是廢話,或巳經晚上了
我想我是頗專制的母親...我記得有人曾經對我說、Man, I don't envy being your kid!
1. 甚麼東西都要粉紅色 - 所有顏色都是可愛的
2. 一定要學芭蕾舞 - 多做其他運動更有益
3. 要做公主,或有公主病 - 小孩子聽父母,老師的話,不可以駁嘴,要有禮貌
4. 一定要穿裙子 - 要多穿褲子,活躍自如一點
5. 會要求買這個買那個 - 父母決定,直到你自己有能力購買
6. 吃飯要催促或一叫兩叫的 - 甚麼對身體有益的便要吃下去,不可以浪費食物,而且廚房不是廿四小時為你服務的
7. 太愛漂亮,一天到晚弄頭髮照鏡子 - 早上起來梳一次,晚上睡覺前梳洗一次,上洗手間時才照一下鏡子,足夠了
8. 做啦啦隊 - 小時候玩玩可以,認真絕不可
9. 學習懶散,愛做夢,愛看電視 - 做功課要專心一口氣做完才下來
10. 說話太多 - 由其是廢話,或巳經晚上了
我想我是頗專制的母親...我記得有人曾經對我說、Man, I don't envy being your kid!
Friday, March 1, 2013
被牽著鼻子走
在和別的公司一起工作時,總會十分客氣,有商有量的去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但當一段工作關係時間長了,各方會開始比以前堅持自家公司的立場辦事,效率低了,承諾也比較不可較,開會是各自有自己的重點和主題。
昨天晚上我在洗臉的時候,突然發現這點是一個大問題。3月7號的會議大概應該重新設定開會的大綱或取消。對方公司開會的目的和綱領根本和我們之前談好的要求有很大出入。我們要的是live demo, 他們準備的只是紙上談兵的資料,我想大多數人也不會參加的。想著想著,今天早上馬上發了封電郵,鄭重的要求更改開會大綱和流程,並提議取消會議如果無法配合。
對方公司到現在,6小時之後還未有回覆,我想這個會大概可以取消了。有時真的要看清楚對方到底給我們的是甚麼,一定不可以都全單接受,被牽著鼻子走,浪費時間和迷失了自己原來的需求。
昨天晚上我在洗臉的時候,突然發現這點是一個大問題。3月7號的會議大概應該重新設定開會的大綱或取消。對方公司開會的目的和綱領根本和我們之前談好的要求有很大出入。我們要的是live demo, 他們準備的只是紙上談兵的資料,我想大多數人也不會參加的。想著想著,今天早上馬上發了封電郵,鄭重的要求更改開會大綱和流程,並提議取消會議如果無法配合。
對方公司到現在,6小時之後還未有回覆,我想這個會大概可以取消了。有時真的要看清楚對方到底給我們的是甚麼,一定不可以都全單接受,被牽著鼻子走,浪費時間和迷失了自己原來的需求。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