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一種生活態度,讓彼此覺得被尊重,也讓人心裡舒服。禮貌甚至是一種生活習慣,有了禮貌,一切將如雪球般,為孩子成長的路上滾出正向的能量。
. 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禮儀用語與應對。
. 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孩子,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小孩也會覺得長輩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 教孩子要有「換位思考」能力。平時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
.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了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如果孩子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原則是要安定自己的心,知道孩子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搗蛋,不要責怪孩子。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的時間。
. 如果有多個孩子七嘴八舌,就訂定規則:一人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得到一段時間不被打斷的發言權。當別的孩子說話時,也學會聆聽、等待。
. 如果注意力比較不足或容易分心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些策略: 例如請他當小幫手。
. 說髒話 - 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1) 讓他了解語詞真正的意義, 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2)幫助孩子釐清不雅詞彙的意義,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3) 幽默提醒: 例如孩子說:「老師,你很機車耶!」「那麼是光陽,還是山葉呢?」用幽默的雙關語方式,提醒學生用語的界線。不當面責罵,並不表示我們覺得那是對的,只是換個方式讓孩子知道。教導他們:(1)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罵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也不在別人明白表
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3)同時也應
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線。
. 若孩子因生氣說三字經,你的重點是想了解「為何生氣」,可以先問:「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點放在聽他在生氣什麼,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在意表達方法。先不要被態度激怒,模糊了焦點。如果大人可以了解,他只是在防衛、保護自己,並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現無禮,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挑戰和頂撞權威(大人),可能是這個發展階段維護自我的正常方式。他依然需要成人的關心,但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獨立。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建議父母,常在心中默唸「孩子獨立真可喜」。當孩子嫌你囉唆時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
易引發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 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麼。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現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 有時候什麼話都別說, 跟孩子說:「我們明天再說。」不回應留下的空間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罵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 微笑是展現禮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 讓孩子透過鏡子練習說話,並觀察自己臉部表情的細節,是否隨著說話內容有所改變。
. 透過父母不時耳提面命,在孩子腦海中深刻烙印、內化。例如:「做該做的事,結帳要排隊」、「做該做的事,在圖書館請保持安靜」、「做該做的事,將玩具放回
原來的架上」、「做該做的事,遇見老師說聲好」等。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要求,與符合該情境的表現,同時讓孩子懂得應有的責任。做該做的事,禮
貌跟著來。
.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觀賞的影片及動畫,讓孩子在觀影的過程中,與父母一起尋找影片當中的禮貌片段。有畫面,禮貌在心裡就比較容易看得見。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Sunday, January 12, 2014
陶晶瑩「時間幸福學」9堂課
早睡早起身體好,「晨型人」效率更高。
懂得取捨、放下與知足,更能掌控有限的時間。
想清楚生命中的順位,就不會覺得委屈、遺憾。
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累死自己。
建立良好人際網絡,外部的支持可適時幫很多忙。
善用每個空檔的零散時間,化整為零。
專注力加上熱誠,使同樣一件事做得比別人快又好。
良好的情緒管理,是使時間管理更有效率的首要前提。
凡事抓重點,培養邏輯力,避免廢話連篇。
懂得取捨、放下與知足,更能掌控有限的時間。
想清楚生命中的順位,就不會覺得委屈、遺憾。
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累死自己。
建立良好人際網絡,外部的支持可適時幫很多忙。
善用每個空檔的零散時間,化整為零。
專注力加上熱誠,使同樣一件事做得比別人快又好。
良好的情緒管理,是使時間管理更有效率的首要前提。
凡事抓重點,培養邏輯力,避免廢話連篇。
Friday, January 3, 2014
新的一年
2014 年了。嘩,真的嗎?怎麼我好像仍然停留在2009年呢? 好像2008年北京奧運才是不久之前的事。還清楚記得電視上看到一些香港的名人在傳送火炬的畫面, 很奇怪喔?!?
2014 年要做一些甚麼樣的改變呢? 大概就是"Do more of what you love and do less of what you hate." & "Exercise MORE!"& "Spend more time with family." & "Find your passion (好像遲了點...)" 其實最近巳經figure out人生快樂最重要的3件事: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Meaningful Experiences, & Meaningful Work.
最近看到有人寫, 王文華說:“夢想不是一個與生俱來、固定不變的東西。它不像「南極」,寧靜地在遠方等我們,只要我們準備好就可以去找它。它比較像「南瓜」,每個人都買得起,但最後做成南瓜餅或南瓜湯,就看個人造化。 也就是説:夢想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我們最後找到的夢想是什麼,或是找不找得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的那個過程。只要我們一直在學習、體驗、探索、尋找,隨著主客觀環境的改變,或快或慢,路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2014 年要做一些甚麼樣的改變呢? 大概就是"Do more of what you love and do less of what you hate." & "Exercise MORE!"& "Spend more time with family." & "Find your passion (好像遲了點...)" 其實最近巳經figure out人生快樂最重要的3件事: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Meaningful Experiences, & Meaningful Work.
最近看到有人寫, 王文華說:“夢想不是一個與生俱來、固定不變的東西。它不像「南極」,寧靜地在遠方等我們,只要我們準備好就可以去找它。它比較像「南瓜」,每個人都買得起,但最後做成南瓜餅或南瓜湯,就看個人造化。 也就是説:夢想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我們最後找到的夢想是什麼,或是找不找得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的那個過程。只要我們一直在學習、體驗、探索、尋找,隨著主客觀環境的改變,或快或慢,路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