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 2012

教導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背景都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黃宜婉從自己的心理學知識角度總結了四大類她認為教育孩子所必需做到的:規則和期望、認可和讚揚、身體力行的榜樣、和有人可以訴說心聲。
  
1. 父母需要給孩子定規矩,但定規矩時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可行的規矩和目標,而不是父母想要的。一旦定了規矩教要嚴格執行,不要有例外,那樣就會失去了制定規矩的意義。黃宜婉主張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她表示真正負責的父母應該嚴格教育孩子。但她希望父母分清嚴格和怒氣發洩(strict and mean)。有時父母一時心切會對孩子大發脾氣和責罵,那樣反而適得其反,達不到嚴格教育效果。
  
2. 父母應當及時認可和表揚孩子的成績。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句「哇,真棒!」就會給孩子極大的鼓勵。當然如果能燒孩子喜歡吃的飯菜,給孩子買一件喜歡的T恤衫或帶孩子看電影作為獎賞都是很好的獎勵方式。華裔父母往往對孩子期望高,不容易表揚孩子,不妨學學多表揚多鼓勵的方式。
  
3. 孩子需要有一個好的榜樣。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好的行為舉止,那麼父母首先應當身體力行做出榜樣。亞裔父母很容易武斷不聽孩子解釋,不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或不承認自己有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聽父母的說教,那麼父母也要學會認真當一下孩子的聽眾,尊重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聽父母的話。這是雙向的。父母嚴厲並不代表父母可以不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每個人都會犯錯,即使是父母也會犯錯誤,那麼就應該坦然認錯,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可以的,但那要承認然後改掉。
  
4.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一個可以訴說心聲的人。父母需要接受一個事實,孩子不會百分之百的誠實面對父母。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向父母撒謊的時候。因為孩子害怕父母有時會撒謊。如果是小事,不妨放一馬。有時孩子不願與父母訴說,但願意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父母也不必感到心裡不平。只要孩子有可靠的人去訴說,父母不必太擔心。如果孩子無人可訴,那樣孩子有可能出心理問題。多與孩子一起活動,可以加強親子關係。如果有幾個孩子,父母應當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不能以同一個標準要求不同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攀比,那樣只會讓孩子的心裡受打擊。
  
黃宜婉最後在回答問題時提到,雖然華裔父母不肯放棄傳統的東方教育方式,但這些父母的後代都是在西方社會長大,也要在這裡工作和生活,所以父母至少要多借鑑西方教育方式才能讓教育出的孩子更好地適應西方的社會。黃宜婉還指出,以東方教育方式教育的孩子在學校裡主攻學習而忽視了其他能力的訓練,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是,在學校裡亞裔孩子學習表現幾乎都很突出,但在工作以後,並沒有看到出很多的亞裔公司總裁或政要。也許父母們需要從新思考一下到底哪種教育方式更好。

Source:http://www.epochtimes.com/b5/11/2/28/n3183293.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