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首先就從去香港的飛機上看到的四部電影說起罷: Jobs, 強哲 (韓國),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日本), 和 心戰(一部香港電影,但現在已經是零記憶了,不須要說什麼)。
Jobs - 很好! 我們應該學習生活在自己define的世界裏, 努力把自己關心的事做得更好。
強哲 - 勇敢, 努力, 很愛已經老人癡呆媽媽的好孩子,經過一段艱苦的遭遇最後終於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和相愛的人在一起。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 非常好的電影,自己全程投入在故事中,兩個小孩子的自然演繹更是影片成功的最大原因。福山雅治的角色完全是現在都市上班族父母的寫照。自以為做的都是給孩子做好最好的準備 (如香港人常說的「要贏在起跑綫上」),進一流的學府,學習鋼琴,吃最好的,家裡整理得一絲不苟, 要孩子從少便循規蹈矩的生活,早早學習什麼叫獨立。這一切的一切都很好,但有沒有真正思考過,孩子在成長期間其實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無拘無束的和父母一起玩的時間,溫暖的擁抱和快樂的說笑談心, 常帶孩子到郊外玩玩看看, 這些都有做到嗎? 孩子傷心默默無奈的眼神有注意到嗎?表面上, 都市爸爸看似更優越,鄉下爸爸似乎生活窮窘, 但實質上窮爸爸的孩子生活得更開心,吃普通不過的煎餃子也一家樂也融融,。還有全家睡在一起,也給孩子不少溫暖和安心。不拘泥於小事(玩耍時手跌破了),讓孩子從失敗中學習。
(再續...)
工人姐姐和孩子
BucketList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光短暫
想做就去做,沒有對錯,最重要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