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9, 2013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一位非常有名的堪輿師(俗稱風水先生),他曾受富商重金請託,尋找一塊旺地以安葬富商父親的遺骨,於是多方找尋、堪察。

一日,走過一段奇陡無比的山路,等到爬到山頂,早已上氣不接下氣、口乾舌燥。適巧此處有人設一大茶缸,缸上寫著「奉茶」二字,似乎料到行人至此,最需要的就是「茶」。

但打開缸蓋舀茶時,發現茶面上浮了一層稻殼,不管再怎麼小心舀,茶杯內還是舀進數十粒稻殼。所以,喝茶時,必須吹開稻殼,慢慢地、小口小口地喝。

他一面喝,一面心中抱怨: 

 「既然奉茶,為什麼還要這樣整人?我也來作弄一番。」問過路人,知道這缸茶是住山坳處一家破落戶的老人所為。  

這位風水先生從高處往下望,山坳處在堪輿學上是個不好不壞的地方,但屋旁的平地,卻是凶地。

風水先生因為剛才喝茶時的懊惱,來到這戶人家,故意告訴老人家,隔壁的空地是塊吉地,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願意免費定樁看方位。這位奉茶的老人自是喜出望外,連聲稱謝,並且依著他定的方位,簡簡單單蓋了間新草屋就搬進去了。

十幾年後,風水先生想起這件事,想知道結果究竟如何,特地從老遠的地方來看個究竟。奇怪!草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豪華的別墅。懷著重重疑問,風水先生按了門鈴,開門的正是那位老人。老人看到他非常高興,迎他進屋親切招待。

不待風水先生詢問,老人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說: 

「自從先生幫我看了這個吉地後,家中一切大小事都平安順利。三個兒子出外經商,個個賺大錢,因有許多客人來訪,孩子說舊房子太簡陋,才改建成這棟別墅,可是我們仍不敢更改先生所定的方位,這一切都歸功于先生的恩賜!

臨走前,風水先生把積存在心中十多年的疑惑說出來:「為什麼要在茶水內放進稻殼呢?」老人笑呵呵地說:「一般人爬陡坡到達山頂時,都已氣喘如牛,這時,若猛喝水一定會嗆到,咳嗽不停。所以,我故意加入洗乾淨的稻殼,這樣,喝水前,一定得吹個兩三下,把稻殼吹開,如此緩衝一下再喝水,就不會被水嗆到了!」風水先生至此才恍然大悟,口中自言自語地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從破落的草屋到豪華別墅,凶地卻成為吉地,絕不是因為風水,而是「福人居福地」。

由於善的心念,而得到良善的回饋,這就是福報。

福報是由修善而來,修善則積福。

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是禍、是福,端看種的是善或惡的因,絕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福報。

-----------------------------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  時機未到


人生的下半場

大陸的貼文:

浙江商界鉅子王均瑤英年早逝,其妻攜19億存款改嫁王生前的司機。該司機幸福之時感慨道:“以前,我以為自己是在為老闆打工,現在我才明白老闆一直在為我打工!” 殘酷的事實說明:活的更久,活得健康有品質,遠比高富帥重要!請大家千萬要加強鍛煉,注意身體健康,不定誰給誰打工。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是多餘的;一幢豪華別墅,70%的面積是空閒的;一堆公務人員,70%是混飯吃的;一所大學裡,70%的教授是扯淡的;一大堆社會活動,70%是無聊空虛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閒置沒用的;一輩子掙錢再多,70%是留給別人花的。 結論:生活簡單明瞭,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正處、副處,最後都不知落在何處;正局、副局,最後都是一樣的結局;正部、副部,最後都在一起散步;總理、副總理,最後都是一個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後都會一樣缺席。 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上半場順勢而為,聽命;下半場事在人為,認命!願同志們上下兼顧,兩場都要贏。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疲勞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煉。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鐵一號線:途徑國貿,羡慕繁華;途徑天安門,幻想權力,途徑金融街,夢想發財;經過公主墳,遙想華麗家族;經過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 這時有個聲音飄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寶山快到了!頓時醒悟:人生苦短,總會到站!如果您的時間還寬裕,請注重家人,關注自己身體健康!

Saturday, August 10, 2013

美國人帶嬰幼兒絕招

在 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生育前後都有培訓班,家庭醫生每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的兩個寶寶在嬰兒時期乖巧得好像家裡沒有小嬰兒,我甚至疑心她們會不會哭?如今 外婆常拿這句傻話笑我。回國后看到朋友或鄰居們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着將媽媽經寫下來,或許可以幫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腳亂、身心疲憊的年輕爸爸媽 媽。再次感謝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這幾年在她的指導下學到很多一輩子都受益的育兒寶典。

絕招一 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才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覆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 練,看着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 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 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絕招二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 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為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 腰了。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 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 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絕招三如何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這裡請爸爸媽媽們記住,床是不會動的!所 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床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 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絕招四 趴着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着睡覺比仰着睡得安穩,才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 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 意。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絕招五 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着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絕招六 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鏈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 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着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著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葯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 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 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 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周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癥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為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 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絕招七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個寶寶健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我生完孩子出來,準備聽我媽媽的教誨躺着不動,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 起來洗澡“不管你什麼傳統,把汗水和細菌都洗掉才會健康”。我被誤會成個臟媽媽被拖去洗澡,當然要說明的是我生兩個都是順產。產婦如此,何況小孩子?孩子 每天運動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麼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着涼的,抵抗力比成人強十倍。醫生交 代:寶寶洗澡盡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髮水,清水最最好!醫生說盡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話一個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 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覺得一周太長了,心理作用)。

絕招八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 GU醫生用筆畫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 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 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 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孩子不準穿衣服 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准奶頭,如何保護奶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料袋裝回家。我剛開 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數據 證明,我有奶。

絕招九 寶寶吃奶睡着怎麼辦?

BABY被媽媽抱着舒服又安全,沒吃飽就睡著了,醒了又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也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訓練班裡學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讓他們 專心吃奶,就是脫衣服!脫得就剩尿布,醫生告訴我,放心吧,你抱着她有媽媽的體溫,這體溫能保證嬰兒不會着涼,溫度剛剛好,BABY有一點涼意,他們會用 心進餐(她說的真是進餐,呵呵)。放心吧,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東西,從媽媽母體帶出來的抵抗力比成人強10倍,餵奶的產婦也不容易病,這就是繁殖的力 量。(當然室內的溫度是有一定溫暖的,國內無空調寒冷地區的人不要對照模仿)

絕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 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葯,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 母奶是好東西。

絕招十一 你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的誰不會換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噴到尿或臭便便的時候呢?一天洗5次床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每次來的新阿姨都要重新 教一遍,竅門就是把乾淨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開尿布,擦乾淨抽出來,這樣即使孩子正好那時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單保住了。習慣這麼做以後,永遠沒有意外 發生。

絕招十二 你會拍嗝嗎?

姿勢一,趴在肩膀上輕拍孩子後背,這種是傳統姿勢,很多時候不太容易拍出來嗝。
姿勢二:讓孩子側坐在腿上,左手托着孩子的脖子,撐起下巴,右手拍後背,這樣效率極高,通常十幾下就拍出嗝了。臨睡的最後一頓奶,一定要餵飽足了,拍完嗝 繼續喂,我家妙妙2禮拜就睡整晚就是用這招,拍完嗝還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狀態,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絕招十三 早點吃五穀雜糧

4個月吃米粉再大點跟大人一起吃東西,孩子長大不太會偏食,早點吃和成人一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6顆牙的時候,JANE GU醫生說,她已經可以用這幾顆牙齒吃很多東西了,什麼都可以喂,沒有不能吃的。

絕招十四 別破壞寶寶的專註力

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電視或看圖畫書的時候,請家裡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別打斷她們。即使是吃飯的時間到了,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就等於培養 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專註力很好,她喜歡的事,比如拼圖,一個下午幾個鐘頭不抬頭,沒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種大呼小叫逗 孩子的長輩們,自以為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一個專註的環境吧。

絕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聲說話

身體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樣的孩子都會學。難得遇到上海一位陸老師,教孩子慢慢走路,輕聲說話,人家聽得到就好了,別那麼大聲。回了家鄉,小區的幼兒園老師 教孩子們扯起嗓門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養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漢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熱乾麵一樣的個性十足,整個兒一辣妹。大環境很厲 害,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絕招十六隻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試試看,摸摸看

中國父母禮節有餘,膽子太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臟,別摸,會刺到……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美國父母最常說的卻是“Try it! ”試試看,摸摸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弄髒,地上滾來滾去的寶寶時光很短,飯粒菜湯翻了一 地,大不了掃一下他們會早學會吃飯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進鞋子難受難清潔。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促使我們的小天使們越 來越快地變成成人,變成聽話和懂事的孩子。快樂第一重要,衣服髒了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我的孩子。

絕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寶寶,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兩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額吧。美國老師這麼慎重交代的。於是,寶寶外婆說:“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夠,2 次的話我10分鐘就用完了,這太難了。我大笑。在嬰兒的時期,批評有用嗎?拉個便便也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我會反問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嗎?沒寶 寶的記得收藏哦。

媽媽一定要學會的33句說話

建立孩子【自信】的7句話
▪ 把愛「說出來」,讓孩子尊重自己:「謝謝你,選我當你的媽媽!」
▪ 突然跟孩子說,我以當你媽為榮!:「可以當ooo的媽媽真是太好了!」
▪ 讓孩子知道,他的存在對你有所幫助:「只要和ooo在一起,就好開心喔!」
▪ 讓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永遠站ooo這邊喔!」
▪ 表達不求回報的愛,肉麻一點沒關係的:「我好喜歡你喔!」
▪ 主動表達為孩子的成長感到喜悅:「好棒,你真的長大囉!」
▪ 認同要「說出來」,孩子才願意和你分享:「哇是喔,原來是這樣啊!」


提升孩子【鬥志】的10句話
▪ 孩子不是物品,父母不該拿來做「比較」:「好棒,你學會了耶!」
▪ 讚美,要誇張一點!孩子就會充滿幹勁:「哇!這麼厲害呀!」
▪ 除了成果,也要讚賞孩子的努力:「你很努力,做得好!」
▪ 讓孩子知道自己受到稱讚:「ooo的媽媽誇獎你喔!」
▪ 理所當然的事,也要給予孩子稱讚:「你每天都乖乖上學,這樣很棒唷!」
▪ 留意「表現好」的事情,放大稱讚:「你會ooo呀,真的好棒喔!」
▪ 認同孩子熱衷的事物,就算不喜歡也要試著接納:「你會那個啊,好厲害喔!」
▪ 跟孩子一起想像「達成目標」的感覺:「如果考上,會發生更棒的事呀?」
▪ 幫助孩子相信自己辦得到,別只會潑冷水:「你可以的!試試看吧!」
▪ 讓孩子思考學會事情的方法,多問「怎麼做」:「你覺得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培育【天才潛能】的8句話
▪ 讓孩子當「小老師」,學習才有吸收:「ooo老師,這是什麼呀?可以教教我嗎?」
▪ 啟動孩子「我辦得到」的開關,誘發潛能:「你可能會進台大喔!?」
▪ 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厲害,事情很簡單:「你一定做得到啦!因為你是○○啊!」
▪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哇啊!你果然是天才呢!」
▪ 告訴孩子他比你更厲害:「你還會這個啊,媽媽都不會耶!」
▪ 「理所當然」的口氣,能讓孩子看到未來:「ooo以後會進台大喔!」
▪ 經常對孩子的知識表現驚喜:「哇啊,你懂好多喔!你是怎麼知道的?」
▪ 讓孩子感受你內心喜悅,他會更想「變強」 :「我的小孩是天才耶,媽媽覺得好幸福喔!」


讓孩子【走出低潮】的9句話
▪ 讓孩子知道,為了讓事情發展順利,挫折是必經的過程:「沒關係的,這不是什麼壞事唷!」
▪ 幫助孩子將做不到的事變成可能:「還可以做到這麼棒的事喔!」
▪ 讓孩子了解現在失敗,是幸運的事:「還好是現在。」
▪ 幫助孩子思考,培養他獨當一面,別幫忙想答案!:「你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呢?」
▪ 讓孩子知道經驗是人生很重要的事:「你得到了很好的經驗喔!」
▪ 父母要「看淡失敗」,先信任後鼓勵:「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很正常呀。」
▪ 讓孩子以寬敞的視野來思考「現況」:「等你長大了,就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
▪ 學會從沮喪走出的孩子,人生已成功一半:「這是老天爺給你的機會喔!」


讓孩子【虛心反省】的10句話
▪ 真的做了不能做的事,才開口訓誡:「不可以ooo喔!」
▪ 先聽孩子的理由,靜下心、慢慢聽:「你為什麼想那麼做呢?」
▪ 從「旁觀者角度」思考,放下情緒再教養:「你ooo(做了某件事)對吧!」、「打翻果汁會浪費食物,下次要注意喔!」
▪ 責罵要簡短,孩子才不會「有聽沒有懂」:「罵髒話是不對的唷!」
▪ 錯要「馬上說」,孩子才知道錯在哪裡:「你剛剛吐舌頭了對吧,這樣很沒禮貌喔!」
▪ 一次只指正一件事,孩子才會「懂反省」:「剛剛你○○是不對的喔!」
▪ 利用「父母的感受」讓孩子愧疚與反省:「我的寶貝竟然說謊,媽媽真的好難過……」
▪ 說原因,講道理,孩子才不會犯第二次錯:「為什麼不可以呢,那是因為……」
▪ 有話好好說,「軟性請求」也能修正孩子行為:「拜託嘛,整理一下房間好嗎?這樣媽媽會很開心的!」
▪ 別急,讓孩子慢慢想,答案也許更完美:「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呢?」

培育孩子【獨立】的15個練習
▪ 父母適時放手,是培育孩子「生存能力」的關鍵
▪ 享受當下,讓孩子知道生活「不只這樣!」
▪ 每天都要和孩子「談談心」,天南地北,什麼都聊!
▪ 別把焦點全放在「陪小孩」,父母要不斷自我學習!
▪ 讓孩子知道「朋友很重要」,珍惜友情
▪ 今天要穿什麼衣服?帶什麼上學?讓孩子自己做主
▪ 讓孩子自己規畫行程,別當孩子的「私人秘書」
▪ 「決定和選擇」都是孩子的事,父母不要干涉太多!
▪ 讓孩子感受「獨自完成一件事」的喜悅
▪ 在孩子面前「說人閒話」,絕對不是良好的身教
▪ 每個孩子都需要「成就感電池」
▪ 對孩子「說好話」,就是給他力量
▪ 磨練孩子思考,將來他才會安排「人生進度」
▪ 一直幫孩子決定,以後他連「嘗試」都不敢
▪ 為孩子上一堂「實現自我夢想」的課

好母親的教養問題和方法

罵人打人,是教養中的下下策。一個從小被合理對待的小孩,將來才會用合理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孩子自信心來源,往往就是從母親對孩子滿滿的愛意和信任開始。
現代的父母總是家庭、工作兩頭燒,常會不自覺地對家人、孩子發洩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家庭和諧與親子關係。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Thursday, August 1, 2013

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10個觀點

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


1、關於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

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

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

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

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

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

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

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

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

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

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

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

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

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

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

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

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音樂的熏陶

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

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

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裡放。

我在放鬆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

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

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

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

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6、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有主見。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

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

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

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

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

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

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

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撐一把傘,

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

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

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

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

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

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

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

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

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7、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

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

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

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

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8、培養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盡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

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

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

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

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爸爸媽媽終將老去,

要學會把舞台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長江後浪拍前浪,我爸爸媽媽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灘上。



9、賞識孩子,扶持孩子的自信,呵護孩子的自尊

中華民族是個謙遜的民族。

在教育孩子方面,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

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

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

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

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

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改正就好。

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

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我也有一些缺點,就不在這裡說了,呵呵。



10、必然性與偶然性。

開始,我說我考第一名是偶然,

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當爸爸媽媽用心地把孩子呵護好了,

這種偶然,就是必然!

孩子具備了努力、堅強、細心、有愛心等等這些品質,

偶然地考上一次或幾次第一名就成了必然。




最後,我向關心、教育我的老師們、我的爸爸媽媽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向曾經關心、幫助我的朋友們、同學們說一聲:謝謝!

祝老師們、家長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祝同學們:生活開心、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