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7, 2013

清腸道


教你如何清腸,教你早晨清腸、除口臭、色斑、大肚腩

腸道知識:人的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 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鏽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腐敗,並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病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腸道問題是萬病之源。



宿便的危害: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逾50%是位於結腸。結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它管道(例如腎臟、皮膚及呼吸)而被排出體外,造成體臭、口臭、皮膚暗晦、皮膚過敏、發疹及色素斑等等問題。有些人以為肚腩的贅肉是由於發胖所致,其實,那是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因而造成腹部贅肉顯視及體重增加。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進而損及其它重要器官。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引發各種癌症。「死亡結局始於結腸」- Dr. Bernard Jensen 的這句名言,正好說明了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宿便的典型表現:天天排便仍有殘便感, 或長期一週內持續3天以上不排便、毒素蓄積的後果:皮膚粗糙,腹脹,腹痛,大腸癌。

食物解決方案:富含食物纖維的雜糧、水、穀物、豆類、海藻類、蘋果、酸奶、富含寡糖的食物

清除宿便的方法:1、首先是清腸。清腸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種:①機械療法;②藥物療法;③食物療法。這三種方法,機械療法比較痛苦,藥物療法雖然能清除體內宿便,但凡藥三分毒,所以最科學的清腸方法就是食物療法,而食物療法除了飲食外及清腸保健食品外,最經濟、最有效的就是自我清腸。2、其次是堅持適度的運動鍛鍊。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地參加鍛鍊,還可常做俯臥撐、揉腹等,有利於增強腹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3、三是要有愉悅的情緒。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關乎到腸子的安危和消化功能的健全。

如何清除宿便:最近新訪到一種簡便、經濟又有效的清除方法,發給大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

準備:清腸前一天要吃清淡一點,不要大魚大肉,不吃不易消化的纖維,心情愉悅。準備好一壺開水,大概有六瓶礦泉水的量,放入兩勺鹽(湯勺平平的為一勺),攪拌均勻。十點左右睡覺,上好鬧鐘,定在五點五十,保證第二天早上能起得來。 過程:早上五點五十起床,喝一杯溫開水,活動一下,另外燒一壺開水用來兌鹽水。記得衣服穿寬鬆,冬季要注意保暖。準備就諸,在凌晨六點,身體排毒的最佳時間開始喝第一杯鹽水:用昨晚準備好的鹽水兌早上燒開的白水,600ML(相當於一礦礦泉水的量),溫熱,鹽味和稍微咸一點的菜湯差不多。因此,喝水應該講究技巧,如果小口小口地喝水,水流速度慢,水很容易在胃裡被吸收,產生小便。所以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嚥動作快一些,這樣,水能夠盡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

說明:這種濃度不需要很精確,但是一定要保證有鹽味。因為有一定的濃度,腸道會當作血在流動,不會吸收喝下去的水,所以鹽水才有足夠的份量沖洗腸道,最後由大腸排出。為了加速水的流動,防止它在胃裡堆積,這時候一定要加上運動。最有效的是瑜伽三式,每式十次。

第一式:向上拉伸。雙手手指交叉相握,掌心向上,踮起腳尖,全身盡力往上拉升,瑜伽式的腹式呼吸十次,即吸氣時肚子外鼓,呼氣時收腹,這樣腹肌也能很好地參與運動。
第二式:雙手手指還是交叉相握,掌心向上,深吸一口氣,然後一邊呼氣一邊盡力往左伸展,直到氣呼完,再吸氣回來手向上,算一次,再一邊呼氣一邊盡力往右伸展。
第三式:雙手平舉,手心相對,深吸一口氣,左手彎曲向頸,然後一邊呼氣一邊把右臂盡力往右伸展,眼睛平視右手尖,直到氣呼完,再吸氣回來右手彎曲向頸,左手打開,然後一邊呼氣一邊把左臂盡力往左伸展,眼睛平視左手尖。
三式做完可以繼續喝下一杯。我做了幾次,第一次是喝第二杯水開始排宿便,直喝到十二杯水開排出清便(很清很透明), 第二次是從第四杯開始排便,喝完十杯,第三次只喝了八杯就清了,所以說清得越多,宿便越少,你的腸胃越健康。
注意事項:清腸不需要太勤,最理想的時間是半個月一次,如果能夠隔兩三個月就清一次的話,也比不清腸的人健康。

Friday, April 19, 2013

孩子的畫

這是一幅我看了又笑了的畫。

下面一幅是五歲女兒看完我跟她分享說喜歡的畫後,自己畫的一幅畫。我更喜歡她畫的,太有看頭了!哈哈!



男孩子是要怎樣教的?

最近腦子一停下來的時候,就在想這個問題。因為好像我媽媽這樣苦心經營的,從小到大還算聽話的兒子,長大後還不是眼睛只看到女朋友,未婚妻,太太... 我媽媽朋友們的兒子也都是如此,無一倖免。

我看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文章,都說男孩子的教法,機本上和教女孩子的方法是大不同,成功的教女孩子方法用在男孩子身上可會是大失所望,無功而回。男孩子基本上是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手腳口耳眼鼻總是在探索周遭的人和事,跟他們說話能聽得見的50%也未必有,說幾次能記得的更是不知是要幾多次以後的事了。所以首先,「說教」大概是不大管用的,「身教」或是給他們自己去認知可能是唯一途徑。

另外一件比這樣去學習成長的孩子更令人煩惱的是,這個世界跟本沒有幾個Role-model可以給他們去仰慕去學習,所以很多男生對於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好男人實在是一頭霧水。電影中的(super)heroes 是他們往往最早想要模仿的,但可惜都是漫畫包裝的,那有甚麼真實性呢?

想著想著,便感到這大概將會是一個困難重重的考驗。還記得多年前跟一個廿十多歲的土生土長乖乖酷男孩時常對話,我問他爸媽應該怎樣才能教出好像他這樣不闖禍的孩子?他便提醒我說,媽媽最最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份操心,保護,又多古老想法,所以男孩子長大了多不喜歡跟媽媽說心裏話,怕媽媽聽到後那些驚天動地,喋喋不休的表現。所以他再三提醒我一定要做一個凡事都漫不經心的酷爆廿一世紀母親。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let's see how mom will react」和孩子溝通的機會!真是Oh my!我偏偏就是他口中最不要得的保守老媽!「酷」絕對是我必死最弱的一環,再加上零幽默感...

再想想身邊孝順愛媽媽的男仕們,他們的母親都是甚麼模樣的,果然都是比較不管孩子的!好像我老爸,家裡環境很好,但從小就只會跟著大十幾歲的大哥二哥跑。他們去日本留學,他一個小學生也跟到一同去,很多時都是要自己照顧自己!奶奶跟本未有太花心思在老爸身上,還是一個抽煙愛應酬的女人,我覺得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但看看我老爸,一早便留學完成,還跑去北京苦幹一陣築長城去,磨練了自己能克苦的身心。並交遊廣闊,朋友很多,三十多歲隻身在香港,在一家日資企業只有日本人的公司裏當科長,並在外跟生意上有往來的朋友合作,很快就賺到所謂的「人生第一桶金」,結婚買房子,白手起家。奶奶在台灣,大概不是老爸打電話或去探望她,她也沒有想起過爸幾回吧。但我爸真是孝順得沒話說,寄錢,買房,請人照顧她的後半生,其他身在台灣的兒子媳婦個個穿戴高貴,孩子個個留美讀到碩士博士,卻都沒有照顧她一丁點,奶奶都是只跟看護一同生活。奶奶過身後,他們還把爸買給奶奶的房子賣掉,錢也分光光的說是還清後期的一堆的醫療生活等開銷,完全沒有帳目可言,他們說的算。

再看我先生,也是五歲便比送到意大利外島和姊姊一起去寄宿的孩子。言語不通,又已經是很晚才說話的孩子,不是不可憐的。我自己是肯定做不出這樣的決定,但我先生的媽(廣東話也叫奶奶)在許多年之後還是可以理直氣壯的跟我說因為太忙,要在老爺診所幫忙。平常巳經是出門時把我先生一個人鎖在一地玩具的房間裏,中午吃飯時間才開門看看他怎樣。(天啊!)再加上那裡的學校都是當地非洲孩子上的,只好把年幼的孩子送出去對面海,屬於阿拉伯國家的美國修女學院寄宿。所以我先生是那種不太一樣的人,衣服只要幾件,球鞋,拖鞋各一雙,對很多環保事情也有興趣,食物一定要新鮮健康有機,少說話多做事,工作努力得頭也不抬,盡心盡力的那種,請他要多注重身體,睡多一點都屢勸不聽。孝順得也是沒話說的那種。有時候我把奶奶做或說得過份的事情跟他私下的說,希望他知道一下不必再有下次,誰知總是看到他心裡難過得很的樣子,口裡盡量希望把事情化解成小事,盡量等到以後有機會時,才提醒一下奶奶要注意說話時別人的感受。絕對不會讓大刺刺的奶奶注意到是那一件事令我先生會向她提出有關的提點。所以奶奶仍然是那個樣子,那個老脾氣,而我也總是說過便算了。

好了,所以結論是我能夠做一個「狠」心又酷到不行的媽媽嗎? 我能放手做個保母般,不罵「別人」孩子的角色嗎?極難矣! :(

Thursday, April 11, 2013

生女要似趙海珠

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 「生女要似趙海珠」。

因為根本不知道趙海珠是誰, 所以更加有興趣看下去。原來寫作人是一位年過三十五, 有點網絡名氣,仍然單身在職場上拼搏的女生,因此文章也引起了一陣討論。

重點:  生女要似趙海珠的原因,是因為她聰明、美麗、命好能夠31歲前完成「成名、跳槽、進修、結婚、生子五部曲。 在三十五歲前都經歷過了,接下來想做的,可做的還有很多,但不想做甚麼也是可以了。

"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然後才有資格談到應該爭取甚麼。
十五至廿五歲,爭取讀書及旅遊機會,
廿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繼續進修,組織家庭,開始儲蓄,
三十五歲以後,將工作變為事業,加倍爭取學習,一定要擁有若干資產防身。

同時,即使活至一百歲,也要打扮得整潔大方,還有,有機會時,毋忘談情說愛。 

必需活潑樂觀,不嫌其煩地生活:牙齒壞了即刻補上,定時打理頭髮,添置新衣物,記得渡假、運動,自得其樂,培養嗜好。 

....... 這雙手雖然小,但屬於我,做出成績來,享受成果,不知多開心。" ---亦舒

Monday, April 8, 2013

認識自己

最近在整理一堆仍在車庫裏的大箱子,又發現了很多久未見光的中文書。其中一本書的作者是褚士瑩,我並不喜歡這個人,覺得他是那種有點了不起,自以為是,自視過高的人。但我卻選擇要買他的書來讀,為什麼呢?這次也是在眾多的書本中,我又是把他的書拿到床頭來看一遍。當讀到他寫的東西,便深深明白為什麼了。因為我們是太不一樣的生活著在同一個宇宙裏,埋頭苦幹的我和一年環遊世界好幾次的他,看到他說的東西,便知道自己錯過了些甚麼,其實有些甚麼選擇。年紀開始大了,有時想到出門旅行要準備的,要為貓咪生活上安排的,工作上得暫時放下的等等,就一半興致都跑得光光了。所以近年好像越來越少出門遠行了,連去香港,上海探親也是2006年冬天的事了。

看看讀讀別人的生活和文字,不但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幫助啟發自己,由其是一些自己種來沒有過的觀點和想做的事情,其實都可以去體驗一下。不要等到孩子都大了,自己身體巳不行了的退休之齡才想著有些甚麼不一樣可做,或地方可去的。活著就要多體驗別的風景。

另外,突然明白原來甚麼對我來説是重要的:
1.  寧靜温暖的空間:竹林、温泉、海邊、樸素的大自然中的小旅館、簡單健康不浪費的生活;不喜歡吵鬧大聲的人、地方和事、不能忍受無禮、奢侈揮霍的要求和作風。

2.  只和自己熟悉和喜歡的人相聚,旅行;自私、陌生的、沒有感覺的、無話可説的、我比較不想花寶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

3.  工作的熱情已不是二、三十歲時那樣的;少些火、少些心吧、到鐘回家就可以了。